《聚焦名人视界·传递两会风采》经CCTV推荐特邀当代备受瞩目满载荣誉艺术家 孔可立先生为两会宣传大使,您创作出让千万人共鸣的佳作,您的艺术才能不同于大众,您的作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、别类型、独一性和不可复制性,您是一位超群才华与众不同的艺术大师。
浑穆的境界 幽微的神采
在国家倡导文化大繁荣、大发展的号召中,从明星炒作的噱头到博人眼球的取宠,从“事实热点话题”到“讴歌英雄事迹”再到“文化自信”,大众的目光正从“刺激”到“入心”,慢慢转移,审美的趣味也正从“娱乐”到“心灵”,渐渐发生变化。在社会的大势中,作为一名个体,尤其是从事文化工作的个体,若想登临高峰,必须有笃定恒心、倾注心血地追求,还要有追本溯源的能力,以及质地洁美的才情。孔可立就是一个真力弥漫的书法家、一个内蕴充沛文化学者。岁月如歌、光影如诉,自1960年以来,孔可立躬耕在艺术的道路上,已整整六十年,教学也已四十余载,期间,虽说经济的浪潮不断晃动他的书案,各种诱惑也时刻伴随他的身边,但是,他从不被金钱左右,更不为名利俯仰,而是,一心一意地潜心学术,心无旁骛地专注艺术,每天凌晨四点至晚上六点,不敢懈怠,仳离书理书论,与圣贤神会,碑帖结合,磨砺技法,与巨匠握手,却在无意之中,蓦然发现一条攀登高峰的路径。
“充实之谓美,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”。“孔可立,1948年出生于书香世家,至圣先师第74代后裔孙。孔可立的父亲(黄埔军校六期肄业)对他寄予‘文可立言’的厚望,自三岁起,孔可立就在父亲的教诲中,诵读经史典籍、研习流芳墨韵,练习书法, 继师金月波、黄亮、邓少峰、王遐举诸位名家和欧阳中石先生。先后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艺术专业,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专业研究生。”孔可立生长、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,传统文化的基因天生流淌于血脉之中,高洁超逸的文人气质,也伴随着书法艺术的渐进、渐悟、渐变,深深地侵洇在他的骨子里,当然,如果没有百炼成钢的锻造,孔可立就没有深厚的书法功力;没有积学厚养的学识,也就没有他那恪守主流正脉的艺术思辨;没有豪迈阔达、宁静卓远的胸怀,就更没有他那“独与天地精神往来”的书法境界。这些,可以通过解读他的作品,一斑窥豹。
孔可立,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中国书协书法培训教授、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室、武汉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、武汉市书法家协会顾问等职务, 先后在中国美术馆、上海朵云轩、陆俨少艺术院、孔子美术馆、香港艺术中心、湖北,武汉美术馆,新西兰、新加坡、迪拜、美国德州、开封博物馆,三亚天涯海角等专业场馆举办个人书法展览三十五次。出版个人专集二十册,论文十余篇,中央电视台、山东、湖北、武汉电视台及海内外各大媒体网络报道更是数不胜数,多幅作品被中南海、人民大会堂、中国美术馆、法国卢浮宫等国家级殿堂、文化机构收藏,并为各大风景名胜、学校、企业题写匾牌,其中其《爨宝子碑》体书法作品——《苏东坡·大江东去》被收藏、纳入人民大会堂国有资产管理名单,成为第1832号作品,也是湖北省被纳入该名单的首幅书法作品。殊荣是对孔可立取得丰硕成果的嘉奖,掌声则是给予一个醉心于技,纯粹于道的艺术家,最真诚的肯定。
一位观众这样留言:“这个书法家写的有意思”,是的,这个观众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道出真味。孔可立的书法“有意思”,因为他不是复印机式地刻录古人,却有着深入古法、血战古人的严谨,“有意思”,因为他不同于那些打着“变革、创新”的旗号而哗众取宠的时人,却有着浑穆雄秀的境界、探知幽微的神采。
对于专业书法批评者而言,如何评价孔可立的书法呢?“虚淡敦厚的点画中,浩荡之美,磅礴之势”、“以刀代笔,老辣豪迈,笔法多变”、“大境界、新意境”、“他的书法以碑帖双修为路径,正是笔墨当随时代,并且开创未来的最佳姿态!”……,等等评论,笔者深有同感。美给大众带来的视觉是相通的,美又对每一个观者的心灵触动,各有侧重。从个人审美的角度去解读孔可立的书法,笔者也有着不同于他人的感受,比如:他的楷书,他的行书、草书,他的篆书、隶书,再比如:他笔法笔意和章法布局中,熔铸诸家优长而独出机杼的变通;他具有开创性的方笔,书写的楷书,等等,无不带着无限的视觉张力,吸引着笔者的眼球,如划过苍穹的闪电,以无以伦比的穿透力,打破空间的局限,冲击着笔者潜意识的审美本能,激发出笔者对“书法”审美久违的深层情感,韵味悠扬。
一遍遍打开孔可立的书法,远观,动能与势能辉映飘举,细品,诸体皆精,灵心侧漏,一幅幅倾注于笔端的风华,无不使人入胜。《李白/清平调》、《春安夏泰、秋吉冬祥》、《铁石梅花气概、山川香草风流》等等篆书,中含内敛、外拓畅达,笔力雄强,气势浩然;《李白诗/送孟浩然之广陵》、《少欲无为、身心自在》、《风采三秋明月、文章万里长江》等等隶书,“以峭激蕴纤余,以倔强寓款婉,”扛鼎之笔似邓石如,精神风采如伊秉绶;《杜甫诗/旅夜抒怀》、《王维诗/访吕逸人不遇》等等行书,线条遒劲隽美,含蓄多变,转使节奏鲜明、气韵生动,点画虚实相生、灵动自然;尤其是以多种笔意融合于《爨宝子碑》的楷书,更是才情与功力的结晶,精神与气质的升华。浑厚古拙如《张迁碑》,姿态奇逸如《爨龙颜碑》,方劲雄放如《嵩髙灵庙碑》,斩钉折铁的方笔,挺拔而富有动感,锋芒内敛又棱角分明,藏锋、逆锋、行笔、转折,笔尖随着胸臆的变化而绞转,呈雄卓与华美之姿,集质朴与厚重之妙,出神入化,美不胜收。
如果说孔可立的真、草、篆、隶、行,深得古法,五体通释,那么,他痴迷于东晋的《爨宝子碑》,并以此为根,触类百家,引多种书体精华于《爨宝子碑》的楷书,则凝聚着他的笔耕不辍的汗水、见微知著的智慧、缜密善察的思辨,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。几十年来,孔可立秉承坚忍不拔之志,以“望尽天涯路”的追求,在传统书法理念与当代审美追求之间、在审美共性与艺术特性之间、在胸中情感与艺术格调品质之间,不断探索,不断突破,竭力寻找一种平衡,一种让自己心手双畅的技法平衡,一种视觉和灵魂互通的艺术平衡,于是,他在一次次的书法实践中,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书写心得,在一次次微妙的对比中,捕捉游离于多种字体的艺术胎息,然后,通过反反复复地总结、提炼、延伸、拓展,把那些偶然性的书写元素停驻在笔下,凝固成自己的书写符号,形成自己的书法特点。也正基于此,他的书法风格才洋溢着融会贯通的鲜明个性,才彰显着聚时代之变而变的生命力,他那独有的探索轨迹和实践经验,也为他人提供了珍贵的参考,受人瞩目。
浑厚中充盈着隽永,含蓄中涌动着澎湃的力量,宽博中激荡着磅礴的气势。透过孔可立书写的《爨宝子碑》体楷书,可以发现他有别于当代很多书法名家的高明之处,比如,他取法乎上,吸收《散氏盘》、《毛公鼎》、《石鼓文》等大篆的古朴雄浑,他注重《泰山刻石》、《峄山碑》等等小篆的圆融典雅,他参学邓石如、吴昌硕等篆书巨匠的笔法笔意,使篆书与《爨宝子碑》,神采相连。再比如,他依仗着深厚的书法功底,纵横于《张迁碑》、《曹全碑》、《史晨碑》等等经典隶书之中,穿梭于《爨龙颜碑》、《嵩髙灵庙碑》、《郑文公碑》、《张猛龙碑》、《张玄墓志》等等极品魏碑之间,他凭借着卓远超迈的书法才情,把隶书一波三折的秀丽俊秀、楷书严于法度的工稳端庄、行书自由洒脱的流畅俊逸与《爨宝子碑》,形意贯通。锤炼中积累功夫,厚养中闪烁才情,他拢众家之美于笔下的《爨宝子碑》,犹如在那远古的《爨宝子碑》中,注入一泓清泉,让斑驳封尘的《爨宝子碑》,在笔底之变中凝结升华,换发生机。尤其是他创作的《爨宝子碑》体楷书经过国家相关机构评审之后,成功在中华经典字库中上线,成为中华文字瑰宝中一颗闪烁光芒的珍珠,让众多书法艺术爱好者在参考、使用《爨宝子碑》体楷书之时,更便捷地欣赏孔可立带来的风采。纵观孔可立的篆书、隶书、行书、草书均与他那独有的《爨宝子碑》体楷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,从中可以看到,他游刃有余地嫁接古今,他水到渠成地展露新貌,从中也可以看到,点画转使伴随着传统文化的洗濯,线条的跌宕伴随着永不枯竭的动力,正架构着“孔家样式”,闪烁着无限精彩。
孔可立以品高雅致的格调和雄浑宏阔的修为,去构筑那诗的韵味、那画的美感、那舞的节奏、那歌的旋律,他也收获了别样的魅力人生。当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之时,他依然坚守不忘初心的淡泊与旷达,在书法艺术中,不求功名,但求真功,安顿灵魂,同时,在社会上,他不愿独享艺术的果实,他深知登临高峰是时代筑起的基石,于是,他普及书法教育,推广传统文化,他倾心公益事业,播撒爱心,相关教育机构创办的“武汉育才可立小学”,聘请孔可立担任学术顾问……。他心绪宁静而充实,他含蓄平和却追求崇高。
(文/蔡佳霖)